在高炉矗立、热浪滚滚的生产车间里,总能看到一个身影穿梭于设备之间,他的目光缓缓扫过高炉运转的每一处细节,从进料口到出料口,从参数设定到工艺优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降本增效的小问题。多年来,从青涩的“炼铁小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大拿”,熊熊燃烧的炉火,映红了吴成林的脸庞,也点燃了他为高炉铁前煤焦一体化技术创新发展不懈奋斗的青春热血。
脚步丈量市场,服务赢得口碑
每次见到吴成林,他的眼神中总是透露着专注与坚毅,让人印象深刻。身为中钢热能院煤资源事业部副部长,他坚持深耕高炉铁前煤焦一体化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在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传统工艺的积弊和国外技术的封锁,都没能阻挡他前进的脚步,他时刻以破局者的姿态,为技术革新开辟道路。无数个日夜,他扎根实验室,反复测试各类煤种的配比,在高温炉旁,一次次调整参数,只为研发出更高效、环保的煤焦一体化技术;在技术推广过程中,他遭遇诸多阻碍,资金短缺、企业观望,即使困难接踵而至,他仍四处奔走争取项目资金,主动与企业签订试用协议,用实际效果打消顾虑,只为得到客户一句“技术方案极具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评价;他亲自驻厂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应用难题,始终冲在技术服务的第一线,与建龙集团、马钢股份、沙钢集团等30余家企业签订现场技术服务合同,助力合作企业铁前效益大幅提升,他带领团队以卓越的产品、先进的技术、专业的服务,实实在在打响中钢热能院“系统降本技术服务”的金字招牌。
攻坚技术瓶颈,深挖降本潜能
近年来,建龙集团面临着高炉炼铁成本高、焦炭质量不稳定等难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吴成林主动请缨,深入吉林建龙煤-焦-高炉铁前系统全流程,开展建龙集团内部和外部煤源及配煤结构技术对标,带领团队日夜奋战在技术服务一线。他和团队成员围坐在会议桌前,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投影屏幕上不断切换着密密麻麻的数据图表。“大家再看看这个参数,我觉得这里可能有问题。”他眉头紧锁,用笔在资料上圈出关键信息,重重地敲了敲桌面,“这几天咱们加把劲,重新测算,一定能找到突破点!”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在配煤环节,由于对不同煤种的特性掌握不够精准,导致焦炭质量参差不齐。吴成林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积极拓展高性价比煤资源,提出了一套新的配煤方案,并对相关流程进行了优化梳理。新方案实施当天,吴成林早早来到现场,眼睛紧紧盯着设备运行情况,当看到焦炉顺利出焦,焦炭质量明显提升,他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一点点擦去额头上沁出的细密汗珠,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付出这么多,一切都值了!”。通过拓展高性价比进口煤资源和精细化管理,与2024年初相比,吉林建龙的配煤成本降低超过100元/吨,焦炭质量稳定达到目标质量要求,全年配煤成本降低超过2000万元,整体盈利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他和团队以“精益管理+专业服务”助力建龙集团降本增效见实效,赢得客户一致好评,为后续长期稳定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胸怀创新使命,矢志钢铁报国
风禾尽起,盈车嘉穗。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他秉持钢铁报国、钢铁强国的初心使命,全身心投入高炉铁前煤焦一体化技术创新研究,参与《复合铁焦低碳炼铁炉料新技术基础研究》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成功突破高炉绿色低碳冶炼关键技术瓶颈。发表核心论文10余篇(SCI论文4篇)、获授权专利6项,制定国家与行业标准3项,获评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人才、中国宝武优秀青年等称号,荣获中钢集团科技进步奖、鞍山市科技进步奖。凭借突出的创新成果和优秀的工作业绩,他荣获2024年度中国宝武“铜牛奖”,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他多年来拼搏奋进的回馈,更是开启新征程的号角。“我深知,在煤焦领域,还有无数的难题等待我们去攻克。未来,我会把这份荣誉化作前进的动力,和团队一起继续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为钢铁行业转型发展添砖加瓦,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吴成林感慨万千地说道。
披荆斩棘,昂扬的是精神力量;击鼓催征,不变的是追梦步伐。他初心如磐,在高炉的轰鸣声中,奏响砥砺前行的激昂旋律;他信念似铁,在煤焦的交融里,构筑绿色转型的坚实壁垒。吴成林始终相信在钢铁行业降本增效、创新发展的漫漫征途上“狭路相逢勇者胜”。未来,他将继续深耕细作煤焦资源开发与清洁利用、冶金炉窑节能降碳等领域,深化技术精准服务,探寻高炉降本增效的“金钥匙”。在真抓实干中汇聚力量,在敢闯敢试中开辟通途,在攻坚克难中成就事业,以极致专业服务赋能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与所有勇担使命责任的热能人一道,全力以赴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奋力谱写中国宝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版权所有: 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ICP备0502335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沈阳 OA办公系统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