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描述】
【概要描述】
2025 年 9 月 16 日至 19 日,由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 “中钢热能院”)及炼焦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 “2025 年配焦炼铁、配煤炼焦与煤焦检测技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优化配煤与煤焦检测培训班 ” 在辽宁鞍山胜利召开。
本次会议以 “科学配煤・精准检测・铁前降本・赋能产业” 为核心主题,吸引来自鞍钢集团、山西焦煤、建龙集团等100余家煤焦钢企业的250余名行业同仁参会,邀请20余位行业权威专家授课,聚焦 “煤质-配煤-焦炭-高炉应用” 全流程资源优化配置,共探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会议主会场
参会人员合照
开幕:锚定“技术落地”,构建产业协同发展生态
//主办单位致辞:亮出“技术服务硬实力”
谢国威致开幕辞
中钢热能院董事长谢国威在开幕辞中系统介绍了中钢热能院主营业务及煤焦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产业服务等领域的最新进展。他指出,焦化行业正处于技术升级的关键期,希望以本次会议为纽带,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在绿色冶金、数字化配煤、智能化检测、数据资产等领域实现协同创新,共推行业进步与产业升级。
//行业权威指明“技术突破方向”
胥俊峰作行业分析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胥俊峰在“焦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中披露核心数据:全国冶金焦产能约 5.5 亿吨(山西占比 20.48%),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他提出,破局需聚焦低碳转型绿色发展、兰炭和俄煤等替代资源高效应用,搭配智能检测技术提升配煤精准度;“十五五” 期间将推动 2028 年 80% 焦化产能实现超低排放,2030 年吨焦能耗较当前降低 2kg 标煤。
技术专场:按“全流程痛点”分组,拆解落地方案
本次会议紧扣“煤质-配煤-焦炭-高炉应用”全流程,设置四大技术专场,精准对接行业需求。
//行业展望 科学配煤
1.神木市兰炭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清亮:兰炭资源价值挖掘,助力配煤结构多元化
聚焦神木兰炭产业发展格局与技术特性,强调兰炭以适配性强、成本优势显著的特点,成为缓解优质炼焦煤供应压力的重要替代资源。结合产业实践说明兰炭在配煤中的应用路径,为企业优化配煤成本结构提供方向。
2.上海钢联焦煤分析师、进口炼焦煤负责人王岸楠:2026焦煤市场展望、预判供需格局与风险
复盘 2025 年焦煤价格 “先降后稳回升” 走势,解析进口结构(蒙俄占比超 76%,美煤因关税进口降 28%)。预判 2026 年火电仍起支撑作用,但需警惕产能过剩风险,为企业资源储备与生产规划提供参考。
3.中国炼焦行业协会首席专家、中钢热能院高级顾问孟庆波:捣固炼焦技术实践,拓展煤源与稳质降本
紧扣高炉对焦炭质量的全流程需求,梳理配煤炼焦技术演进逻辑,详解捣固炼焦通过提高堆密度适配多煤种的核心原理,强调煤种特性与工艺参数的协同适配方法,为企业拓展煤源、稳定焦炭质量提供系统方案。
4.建龙集团焦化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工程师任华伟:智慧配煤系统搭建与俄煤高效应用实践
针对跨区域子公司炉型多样、数据分散等痛点,解析智慧配煤系统 “数据库 + 预测模型 + 智能管控” 的构建逻辑,目前覆盖多家子公司,预测准确率超 90%。同步分享俄煤特性解析与炉型适配方案,为数字化配煤与替代资源利用提供范本。
5.山西焦煤炼焦煤清洁利用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党帅:山西炼焦煤特性解析,精准匹配炉型与配比
拆解山西代表性煤种关键指标,明确 “顶装焦炉适配高粘结性煤、捣固焦炉适配高挥发分煤” 的匹配原则,指出错配会导致焦炭质量波动 5%-8%,提供 “矿区 - 炉型 - 配比” 实操参考。
//铁前降本与焦炭功能
1.原鞍钢股份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炼铁总厂厂长窦力威:焦炭高炉功能分解,靶向优化冶金效能
深度解析焦炭在高炉散料带、软熔带、炉缸等区域的骨架支撑、还原反应等核心功能,各区域对粒度、热强度的差异化需求。提出功能分解优化思路,通过焦丁分级入炉、中心加焦等手段强化专项功能,助力高炉顺行降本。
2.中钢热能院煤资源事业部部长、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焦炭资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徐秀丽:焦炭质量研究新进展,锚定铁前降本目标
提出 “技术指标服从经济指标” 核心理念,明确生铁成本最优目标。详解焦炭六大功能及高炉各区域指标需求,对比不同工艺下配煤与焦炭特性关联,结合高炉应用案例,阐明配煤优化对铁前降本的关键作用,提供技术升级指引。
3.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炼铁技术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首席研究员甘秀石:高炉需求导向配煤,适配大型化冶炼需求
立足高炉大型化趋势,剖析焦炭劣化机理与不同容积高炉的质量需求差异。提出配煤优化路径:构建炼焦煤功能性评价体系,引入瘦焦煤调整配比,结合煤岩分析与储配技术创新,某大型高炉应用后实现降本与冶炼稳定双目标。
4.辽宁科技大学教授何志军:矿焦耦合协同优化,探索低碳冶金实践路径
围绕 “烧结配矿 - 焦炭性能 - 高炉冶炼” 全链条,指出烧结矿(占炉料 70%)是衔接原料与冶炼的核心枢纽。详解智能配矿算法与厚料层烧结技术的优化价值,揭示矿焦耦合反应机理,某超大型高炉应用后实现块矿高比例冶炼与碳排放削减。
//精准检测
1.宝钢集团中央研究院专家钱晖:反射率检测技术应用,关联配煤结构与焦炭质量
聚焦焦炭反射率检测实操规范,详解样品制备 “粗磨 - 细磨 - 抛光” 流程与精度控制要点。指出配煤结构中煤种特性差异直接影响焦炭反射率参数稳定性,而参数精准检测可为配煤优化提供核心数据支撑。
2.中钢热能院煤资源事业部常务副部长王伟:商品煤检测标准化,筑牢质量评价根基
搭建 “资质认证 - 标准流程 - 科学评价” 技术框架,强调实验室CMA与CNAS资质的核心价值,详解中钢热能院检测中心 100 余台套设备支撑的全参数检测能力。指出 “采样误差占 80%、制样占 16%” 的行业痛点,明确规范操作要点,某企业应用后检测偏差从 8% 降至 0.5%。
3.中钢热能院煤资源事业部检测中心负责人边春杨:黏结指标协同检测,全面评估煤质适配性
解析吉氏流动度、胶质层指数等四大黏结指标的检测原理,梳理制样粒度、升温速率等影响因素,阐明各指标的互补价值。强调多指标协同应用可精准评估煤质黏结性能,为配煤方案制定提供技术依据。
4.中钢热能院煤资源事业部项目经理张世东:试验焦炉操作规范,保障焦炭反应性检测精度
梳理炼焦用煤必检指标体系,解析试验焦炉炉型、工艺参数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及控制方法。结合 CRI/CSR 测试实践,强调样品制备、温度控制等关键环节规范的重要性,为以检测指导配煤优化提供保障。
//先进装备技术 赋能产业
1.吉林省宝利科贸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宝利:脱硫剂技术创新,破解高硫煤炼焦环保痛点
针对高硫煤配入超 50% 的脱硫难题,介绍 PDS / 稀土复合催化剂与清塔剂技术,搭配在线检测投加设备形成一体化方案。近十年服务超 10 亿吨焦炭产能,减排 H2S 超 500 万吨,主导多项行业标准。
2.欧波同&鞍能煤焦产线高级应用专家、鞍能实验装备副总工程师贾鹏博:煤岩分析在炼焦配煤中实操技术,提升配煤精准度
分享 “采样 - 指标鉴定 - 配比计算 - 小焦炉验证 - 动态调整” 的煤岩配煤五步法,强调该方法可精准识别煤种特性差异。某焦化企业应用后配煤准确率显著提升,为稳定焦炭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3.中唯炼焦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部长徐申:无人值守焦炭反应性检测系统,推动实验室智能化升级
针对焦炭反应性传统检测人工依赖、误差大等痛点,详解 “硬件模块化 + 软件智能化” 的全自动系统。实现样品处理至数据上传全流程无人值守,具备精准控温与安全预警功能,助力检测效率与精度双提升。
4.鞍山星源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正高级工程师项恩广:智能制样系统研发,支撑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详解基于工业 4.0 理念的智能制样系统,通过物联网实现设备互联,以自主算法升级自动化功能。设备适配高水分煤样、精准控制粒度且可溯源,已获宝钢等企业应用,筑牢检测前序标准化根基。
5.安阳市恒威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俊仓:自清洁筛技术应用,实现备煤环节节能降本
针对黏湿煤筛分堵料问题,解析自清洁交叉筛 “筛片互击自洁 + 耐磨材质” 核心技术,筛分效率超 90%、能耗降 15%-20%。结合钢企案例,披露单孔焦炭产量提升 1t、年节约成本超 600 万元的实践成效。
6.北京中电华劳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关树锟:炼焦数字化升级,以AI赋能节能降本
阐述 AI 大模型与炼焦产业的融合路径,聚焦化验、脱硫等八大场景。详解智能数据中心、无人机巡检(效率升 12 倍)、智能调风(电耗降三成)等成果,提供数字化转型实操框架。
交流互动环节:从“听技术”到“共探讨”,凝聚发展共识
在分组研讨环节,参会代表结合企业生产痛点,与专家展开“靶向式”深度交流,现场提问踊跃、讨论热烈。经过多轮探讨,就多项议题形成共识。参会代表纷纷表示,这种 “问题导向 + 专家答疑” 的模式直击需求,为企业破解生产难题提供了务实指引。
收官展望:以技术为桥,共筑产业升级新生态
锚定产业痛点、传递技术内核。本次研讨会暨培训班以全流程技术解决方案为核心,覆盖资源利用、降本增效、检测升级、数字转型全维度,20 余位专家的实操分享与案例解析,既回应了存量竞争下企业对替代资源适配、铁前成本管控的迫切需求,也指明了绿色低碳与智能化转型的落地路径,获得参会企业与行业同仁的广泛认同。
作为行业技术交流的重要纽带,中钢热能院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深耕煤焦钢产业服务领域,打造 “企、研、用” 对接枢纽。依托七十余年煤焦技术积淀,聚焦智慧配煤、铁前一体化、精准检测、低碳冶炼、降本增效等核心技术攻关,强化标准化服务与定制化解决方案供给。未来将不断扩容技术交流平台,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与行业伙伴携手破解发展难题,共筑钢铁产业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版权所有: 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ICP备0502335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沈阳 OA办公系统入口